八月绽放的“非遗”艺术之花
台灣作為《經濟學人》所形容之「地表最危險的地方」或是「第三次世界大戰」最可能引爆之場域,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。
這裡埋葬許多在烏克蘭陣亡的瓦格納士兵,他們要不是無親無故,就是遺體無人認領。截至他本月4日逃離俄羅斯時,他的資料庫包含了1300多個名字,這還只是單單在克拉斯諾達地區。
至於俄羅斯當局為何反對他的行為,他表示:「對我們國家來說,這樣的統計數據很可怕。但墓園工作人員告訴他,這裡埋葬的是瓦格納集團傭兵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《路透社》報導,烏克蘭武裝部隊參謀總部表示,烏東城市巴赫姆特和阿夫迪夫卡(Avdiivka)都是俄羅斯軍方攻擊的目標。」 沃塔諾夫斯基率先發現位於克拉斯諾達的村莊巴金斯卡雅(Bakinskaya)的瓦格納集團傭兵墓地。
」 自去(2022)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國以來,教宗至少每週兩次將烏克蘭及其人民稱為「殉道者」,並使用「侵略」和「暴行」等詞彙來描述俄方行為。至少10座城鎮和村莊都遭到俄羅斯砲火攻擊。」 人口問題最詭異之處,在於從數據上看,中國正在陷入全球絕無僅有的人口危機。
而縱觀全球範圍內,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在出生人口下跌後,通過政策工具令生育率顯著回升。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國家的生育率在降到較低水平後回升過。|Photo Credit: 歪腦設計組 2005/2010/2015/2018後逐年新增人口(Source:中國國家統計局)。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目前跌至1.06的水平,也就是平均每代減少一半人口。
至於2023年出生的孩童,備孕期大多落在頻繁封控、經濟混亂、感染潮持續的2022年,數字肯定更不樂觀。而建國後的嬰兒潮也會在那時達到預期壽命,每年死亡人口會高達2000-2300萬。
流程圖(當下的生育率如何影響未來出生人口)|Photo Credit: 歪腦設計組 Ch3. 拒絕生育的90-00後:沒有工作,沒有醫保,然後沒有養老金 「但現在人還是很多啊,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。但在育齡婦女數目沒有明顯減少的情況下,從2019年開始,新生人口數目卻呈斷崖式下跌:從當年的1523萬,到2020年1200萬,2021年的1062萬,再到去年的956萬。|Photo Credit: 歪腦設計組 2005/2010/2015/2018後生育率的國家排名(Source:中國國家統計局) 年份 生育率排名 2005 157 2010 150 2015 148 2018 167 2019 172 2020 190 2021 倒數第四(千萬人口以上地區) 2022 倒數第二(千萬人口以上地區) 到這裡為止,我們先總結三個事實: 生育率下降是一個「正反饋」事件:出生人口下降數字越快,人們就越不願意生育。但從政策落地到取得效果,都需要至少一年以上時間。
學界和經濟領域對人口問題的討論已持續有年,但人口問題第一次廣為人知,是在去(2022)年5月上海封城期間。一直到政策落實12年後的1991年,平均生育人數才降到2以下的1.91。11月,北京天通苑一群基層公職人員,在商討如何對付不配合防疫政策的「刺頭」時,説出「他兒子就是他軟肋」,「最後一代」的説法再次流行起來。但這怪不到「最後一代」頭上。
Ch2. 當現在的新生兒少了一半,已阻止不了20年後出生人口只剩四分之一 金融上的通貨緊縮,可以依靠政府的財政政策(增加支出),和央行的貨幣政策(增發貨幣,降低利率)舒緩。其中最努力的日本從提供廉價住房、推動14周產假和1年育嬰假、提供免費公立幼托,再到直接發現金…… 使出渾身解數,結果也只是把總和生育率從2005年的1.26,提高到2015年的1.45。
較樂觀的預期認為出生率會在0.95-1.0之間探底,悲觀預期則認為有可能在未來數年下降至0.7-0.8的水平。但從2018年開始就一路下墜,去年紀錄到1.06的低點,在所有千萬人口以上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,僅高過韓國。
當時一位抗拒集中隔離的年輕人,面對大白「處罰後要影響你的三代」的威脅時,喊出「我們是最後一代」我們選取較為中間的預期,假定中國生育水平未來幾年穩定在0.85左右,到2050年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數量大約會降到430-450萬,數字大約是2017年水平的四分之一。Ch2. 當現在的新生兒少了一半,已阻止不了20年後出生人口只剩四分之一 金融上的通貨緊縮,可以依靠政府的財政政策(增加支出),和央行的貨幣政策(增發貨幣,降低利率)舒緩。「兒孫自有兒孫福,沒有兒孫我享福」——那些對政治不感興趣的絕大多數「樂子人」,也因生計所迫,加入頂客大軍。至於還沒放棄生育的年輕夫妻,看着逐年下跌的出生人口,也能很輕易的得出結論:每晚生孩子一年,子女面對的競爭壓力就小一分。人口危機的可怕之處在於:當你發現目前的新生兒少了一半,已阻止不了20年後出生人口只剩四分之一的趨勢。
今(2023)年1月,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956萬,這是「三年饑荒」以來,首次跌破千萬數目。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國家的生育率在降到較低水平後回升過。
過去40年累積的債務陷阱,和遍佈全國各地的「過度建設」,也將由這代人買單。人口的「通貨緊縮循環」已幾乎確定在中國發生。
傳統上支持當局的左派年輕人,也對懸殊貧富差距不滿,更不忿當局默許高房價,容忍「有房的既得利益者剝削城市青年」,期待生育率斷崖下降可迫使政策進一步「左轉」。|Photo Credit: 歪腦設計組 2005/2010/2015/2018後逐年新增人口(Source:中國國家統計局)。
」 人口問題最詭異之處,在於從數據上看,中國正在陷入全球絕無僅有的人口危機。但在育齡婦女數目沒有明顯減少的情況下,從2019年開始,新生人口數目卻呈斷崖式下跌:從當年的1523萬,到2020年1200萬,2021年的1062萬,再到去年的956萬。當時一位抗拒集中隔離的年輕人,面對大白「處罰後要影響你的三代」的威脅時,喊出「我們是最後一代」。生育率每下跌一點,來自政府的補助支持就會多一分。
拒絕生育並非個體和國家的零和博弈,而會造成個人和國家的「雙輸」。而人口政策的起效滯後性則更為嚴重。
以中國為例:中共在1979年宣佈嚴格的「一胎政策」,但全國總和生育率(每位育齡婦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數目)還是從當年的2.75連升了四年,達到1982年2.97的峰值。較樂觀的預期認為出生率會在0.95-1.0之間探底,悲觀預期則認為有可能在未來數年下降至0.7-0.8的水平。
學界和經濟領域對人口問題的討論已持續有年,但人口問題第一次廣為人知,是在去(2022)年5月上海封城期間。更嚴峻的是,中國這一波出生率的斷崖下降,沒有人知道何時到底,只要過去5年的下跌趨勢再持續兩年,中國出生率就會在跌破0.8的同時超越韓國,成為全球倒數第一。
究其原因,人口問題具有滯後性。但從政策落地到取得效果,都需要至少一年以上時間。但街頭永遠人頭湧湧,春運時火車票一票難求,畢業生剛工作的那幾年總要面對「你不幹有的是人幹」的PUA。其中最努力的日本從提供廉價住房、推動14周產假和1年育嬰假、提供免費公立幼托,再到直接發現金…… 使出渾身解數,結果也只是把總和生育率從2005年的1.26,提高到2015年的1.45。
如今20-29歲的年輕人,會在本該屬於事業生涯的黃金時期,見證持續40年的經濟快速成長掉頭向下。|Photo Credit: 歪腦設計組 2005/2010/2015/2018後總和生育率(Source:中國國家統計局)。
但從2018年開始就一路下墜,去年紀錄到1.06的低點,在所有千萬人口以上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,僅高過韓國。類似規律在「人口市場」同樣適用,當人們意識到「遲生利好」後,即使有生育意願,也會千方百計延後生育時間。
從2000年到2018年,中國新增出生人口都一直穩定在每年1500-1700萬之間。政府有能力「扒房牽牛開除編制」,強制婦女墮胎。